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著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jié)奏,至今,仍煥發(fā)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新課程標準如是說:1、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課程總目標。3、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一、二年級階段目標中的閱讀目標。
《詠鵝》這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教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yǎng)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xiàn)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jié)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向?qū)W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根據(jù)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qū)W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五、說教學程序
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
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繼續(xù)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兒歌"的階段中,學生有認真聽記的習慣。在整體感知語言以后,要求學生能夠讀讀劃劃,認識詞語,再對照課后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教師依然要重視孩子已經(jīng)形成的學習詞語的方式,不要用強硬的形式讓孩子去認記詞語。詞的大量認讀是現(xiàn)語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在此處設計靈活多變的形式,使詞語的認讀不顯枯燥,又有實效。
課后的三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向、白、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課間操內(nèi)容與詩有關,形式學生喜歡。有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的作用。
對話式:采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背誦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并能引導他們?nèi)シe極思維。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寓教于嬉,寓莊于諧。把背誦的檢查跟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jié)合起來了。
圖畫式: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鵝的叫聲,鵝掌劃動的水聲,在空中傳送;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艷的白鵝戲水圖。
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古詩教學直觀化。涂色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動手、涂涂色,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內(nèi)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請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