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為成分
D.意志成分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6道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8.教師教育就是師范教育。 ( )
19.道家的教育主張“行不言之教”。 ( )
20.教育評價依據其評價主體可分為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 )
21.德育起于道德知識教育,終于道德行為。 ( )
22.柏拉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論述了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問題。 ( )
23.新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識量不同。 ( )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4.圖式
25.教學原則
26.注意
27.態(tài)度
28.認知結構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6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29.什么是素質教育?
30.請列舉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
31.德育的途徑有哪些?
32.舉例說明“感覺適應”。
33.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
34.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道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35.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做好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工作,必須有意識地改變與學生溝通的方式方法。論述在溝通方式上教師應注意什么。
36.試述一堂好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七、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道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7.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的校園暴力事件屢屢發(fā)生,學校內恃強凌弱、詐騙錢財、挾持他人、從事不法行為等更是屢見不鮮。所有這些,令人不寒而栗,給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恐慌。請分析學校教育在規(guī)范學生行為方面存在的紕漏。
38.長期以來,人們把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視為發(fā)展的首要目標,這種增長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對此人們提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同樣,在教育方面也需要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分析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涵。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D[解析]教學的定義。
2. C[解析]1879年,馮特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3. A[解析]略
4. B[解析]赫爾巴特對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學》。
5. C[解析]教育最終落實到人的發(fā)展,教育目的回答的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和規(guī)格的問題。
6. D[解析]道德的知、情、意、行四個環(huán)節(jié)最終應落實到行動上。
7. A[解析]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弟子達三千之眾。
8. D[解析]略
9. B[解析]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的目標在于發(fā)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潛能;社會本位論的觀點是教育的目標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準則文化教育的公民。
10. A[解析]這是一種典型的內發(fā)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動人的發(fā)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
11. C[解析]模象直觀是指在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直覺的能動反應,各種圖片、幻燈片及教學電影電視即為模象。
12. A[解析]所謂教育規(guī)律是指教育系統(tǒng)在它的運行發(fā)展過程中,內部諸要素之間。教育系統(tǒng)與它的環(huán)境之間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二、多項選擇題
13.ABCD[解析]教育測量可以對個人的能力傾向、知識范圍、興趣特長、職業(yè)價值觀、個性特征等進行測量,幫助個人定位、選擇合適職業(yè)。
14.ABC[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心理學家。
15.ABCD[解析]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這個效能信息源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復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但歸因方式直接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②替代經驗。人的許多效能期望是來源于觀察他人的替代經驗。這里的一個關鍵是觀察者與榜樣的一致性。③言語勸說。因其簡便、有效而得到廣泛應用,但缺乏經驗基礎的言語勸說其效果則是不鞏固的。④情緒喚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發(fā)現,高水平的喚醒使成績降低而影響自我效能,當人們不為厭惡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
16.BCD [解析]我國心理學家根據學習活動的內容和結果,將學習分為三類:技能的學習、知識的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
17.ABC[解析]態(tài)度的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即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成分。
三、判斷題
18.× [解析]教師教育是對師范教育的發(fā)展,不僅包括職前的師范教育,還包括入職教育和在職培訓。
19.√ [解析]道家主張消極教育,行不言之教。
20.× [解析]教育評價依據評價主體分為個體評價和社會評價,依據評價目標分為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21.× [解析]道德教育可以從知、情、意、行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開始。
22.× [解析]亞里士多德首次論述身心和諧發(fā)展教育。
23.× [解析]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主要區(qū)別不在于其知識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識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四、名詞解釋
24.圖式:在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中,圖式是指一個有組織、可重復的行為模式或心理結構,是一種認知結構的單元。一個人的全部圖式組成一個人的認知結構。
25.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教學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和教學實踐經驗而制定的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6.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機體在觀察一定事物時的定向活動。
27.態(tài)度通常是指個體對環(huán)境中獨立于主體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認知系統(tǒng)、情緒反應以及行為傾向。
28.認知結構是指一種反映事物之間穩(wěn)定聯系或關系的內部認識系統(tǒng),或者說,是某一學習者的觀念的全部內容與組織。
五、簡答題
29.[答案要點]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力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需要。
30.[答案要點]
(1)大規(guī)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提高了效率。
(2)能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扎扎實實、有條不紊地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
(3)能保證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4)把教學內容及活動加以有計劃地安排,特別通過課的體系、分工合作,從而實現教學的高速度。
(5)學生之間互相觀摩、啟發(fā)、切磋、砥礪。
(6)它在實現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
31.[答案要點]
(從知、情、意、行四個角度作答)
(1)思維訓練法:以道德知識的學習和道德思維能力的提高為主要目標的德育方法。
(2)情感陶冶法: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與心靈的熏陶、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
(3)理想激勵法:以適當方式促進學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從而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4)行為訓練法:通過道德實踐和獎勵、懲罰等方式進行道德教育,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修養(yǎng)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養(yǎng),從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32.[答案要點]
感覺適應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連續(xù)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現象。
例如:游泳時,剛剛跳進水中會覺得水很冷,不久這種感覺就消失了,這是皮膚感覺對溫度的適應。
33.[答案要點]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掌握間接經驗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是按教育目標進行的,是在有計劃、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的。
(3)學生的學習在一定程度土是被動的。
34.[答案要點]
(1)生物遺傳因素:①生物遺傳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腦外傷或化學物質中毒。
(2)社會環(huán)境因素:①早期教育與家庭環(huán)境;②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變遷。
(3)個體心理因素:①心理沖突,壓力最大的“趨一避式沖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
六、論述題
35.[答案要點]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產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條件。只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師生情感才能和諧融洽.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在溝通方式上,教師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1)學會了解。了解學生是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性格、學習威績、興趣愛好等。
(2)面對現實。要接受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現實。青春期是一個風暴期,某些過激行為是正常的表現。作為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助其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3)愛心感化。與學生溝通的內容方面,愛心比講道理更為重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以自覺地主動地沿著教師指導的方向邁進。
(4)平等對待。教師應熱愛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好壞、行為端正與否而區(qū)別對待,而是應當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5)傾聽。傾聽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同時學生在傾訴后也可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教師的重視和理解,精神上就會得到支持和鼓勵。
(6)態(tài)度和藹。教師的態(tài)度投射在學生心靈上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和善的態(tài)度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
36.[答案要點]
第一,目的明確。確定教學的目的要注意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要把目的確定得切實可行、具體清楚,能夠真正對學生的學習起導向作用,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能緊緊圍繞實現教學目的而進行。
第二,內容正確。一方面是指教師講授的內容、呈現的材料必須是科學的、正確的,不能與科學結論或公理相悖;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講授、概念的定義、原理的結論是準確、有條理和符合邏輯的。
第三,方法恰當。課堂上使用的方法應符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條件,幫助學生順利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第四,組織得好。整節(jié)課的進行基本符合課時計劃的設計,各個部分進行得有條不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始終能夠保持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能夠機智地處理各種偶發(fā)事件。
第五,積極性高。教師和學生都能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之中,教師能引導學生的思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智力活動,整個課堂活動都能表現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積極性。
七、案例分析題
37.[答案要點]
校園暴力屬于學生一種極端的違法行為。日趨嚴重的校園暴力的產生原因,除青春期本身具有暴力傾向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不良大眾傳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學校教育的失誤集中表現在以下三點:
(1)學校指導思想的偏差。學校在升學至上思想的指導下,往往忽略學生的道德教育,將德育的任務交給社會,或把德育作為軟任務,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棄了應盡的義務。
(2)個別教師素質差。教師缺乏教育技巧和溝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給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學校缺乏心理輔導專業(yè)人員,很少注意到學生的心理障礙;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結果導致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不能正確把握學校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的沖突。
38.[答案要點]
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在社會發(fā)展觀念轉變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就教育自身而言,可持續(xù)發(fā)展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育的規(guī)模、布局、比例、結構要合理。即注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強調數量與質量的統(tǒng)一、經濟、人員的投入比例、三級教育的發(fā)展比例、師生的比例、專業(yè)結構、學科結構、課程結構等要與社會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相協調;二是教育要強調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把終身教育的觀念納入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學習方法的掌握,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就教育是社會整體的一部分而言,教育是傳播和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可以為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