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一、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jié)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在說明中運用記敘的方法。
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輝業(yè)績,激勵自己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yè),奮勇向前。
教學設(shè)想
一、本文是說明文,寫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間方位的順序介紹事物的同時,又運用了時間順序,使兩者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紹,涉及的歷史知識廣,初一學生尚未系統(tǒng)學過,如何把握講解分寸,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運用課本第一頁插圖“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直觀教具(有條件的可繪制一組幻燈片)。
四、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比較分析。
五、課前預(yù)習:
1.速讀課文一遍,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
2.查字、詞典,解決生字、生詞。
3.按文后理解·分析一、二的要求和提示,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六、課時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簡介作者作品,正音正字,劃分段落,學習1-6節(jié)。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當我們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時,首先看到了什么?這彩照給了你什么感覺?
學生發(fā)言后歸納: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矗立于天安門廣場南端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近百年來為我國的獨立、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而興建的。這座雄偉的建筑于1952年8月動工,經(jīng)過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紀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紀念碑,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后收入散文、特寫集《北京在前進》一書。該文向全國人民及時介紹了這座表達億萬人民緬懷革命先烈之情的雄偉建筑。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1.正音正字。(掛出小黑板,要求學生注音)
瞻(zh。睿┭觯ǎ#睿纾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墻
偉績(jì) 鎦(liǘ)金
上溯(sù) 五卅(sà)
朽(xiǔ) 幅(fǘ)
天塹(qiàn) 鑲(xi。睿纾
嵌(qiàn) 發(fā)髻(jì)
2.補充解釋下列詞語。
矗立:高大而筆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傳后世。朽,磨滅。指光輝的事業(yè)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慷慨激昂:充滿正氣,精神振奮,情緒激動、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豐,多、盛。
巡捕:舊時代帝國主義在租界中的警察。
遙遙相對:遙遙,形容距離遠。遠遠地相互對著。
風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斷出現(xiàn),勢不可當。
3.結(jié)合“理解·分析”一提示,劃分課文段落。
第一段(1節(jié)):瞻仰紀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節(jié)):具體寫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并介紹10幅浮雕。
第三段(11節(jié)):瞻仰后的感受。
三、學習新課
1.解題: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標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標題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筑物。
2.齊讀開頭和結(jié)尾兩節(jié)文字,說說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萬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開頭一段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點:巍峨、雄偉、莊嚴;結(jié)尾一段概括 了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意義:再現(xiàn)了新中國的“艱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輝業(yè)績”,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3.結(jié)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劃分課文第二段的層次,并概括層意。
第一層(2-3節(jié)):描繪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說明興建經(jīng)過和重大意義。
第二層(4-6節(jié)):介紹紀念碑的題詞和碑文、結(jié)構(gòu)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層(7-10節(jié)):具體介紹10幅浮雕。
4.自讀第一層(2-3節(jié))理清作者的活動順序(走的路線)。
討論后明確:
作者的活動順序:進入廣場──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線由遠而近把紀念碑的位置、興建經(jīng)過及整體形象介紹給讀者。
第2節(jié),按人的活動寫。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字,暗示碑的主題和本文的主題。
第3節(jié),交代了建碑的時間(決議興建的時間和動工興建的時間),碑身的規(guī)模(用具體數(shù)字與天安門比較),建碑的特殊材料(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義(象征著……標志著……)。
提問: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義?
歸納:花崗石的特征是堅強,漢白玉的特征是潔白。用這兩種材料象征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
5.指名讀第二層(4-6節(jié)),理清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空間順序)。
討論明確:介紹紀念碑的空間順序:臺階──平臺(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東西兩側(cè)上部──碑頂──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順序介紹)
提問:作者在這里主要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歸納:碑的四周欄桿、碑的正面題詞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裝飾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突出了主題,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表現(xiàn)了 中國人民前赴后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是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的闡述。
集體朗讀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
提問:第6節(ji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浮雕的?有何作用?
歸納: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長度、質(zhì)量、畫面,為下文詳細描繪作了準備。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碑文。
2.完成“揣摩·運用”三。
3.預(yù)習第7-10節(jié),試填寫“揣摩·運用”四的表格。
4.本文說明中有記敘成分,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研習課文7-11節(jié),理解并掌握說明中的記敘,總結(jié)全文。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1.講讀第二段的第三層(7-11節(jié))。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說明的重點,文章把它單獨列出來,是為了突出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革命先烈的光輝業(yè)績、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
瀏覽這一層、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討論后明確:
提問:為什么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qū)懯歉鶕?jù)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正面(北面)中間是最大的一幅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與左邊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邊一小幅:“全國人民歡迎解放軍”,組成了一組浮雕,刻劃了碑文中“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這是中國近代百年來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斗爭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徹底的史實,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這正是紀念碑設(shè)計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說明介紹時按歷史發(fā)展順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從東面起,順次介紹浮雕。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銷毀鴉片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鴉片煙)、背景(鴉片戰(zhàn)爭前夕)、時間(1839年6月3日)、地點(虎門)、人物(群眾)──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xiàn)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tài)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群眾的戰(zhàn)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這幅浮雕的主題。
指導(dǎo)學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歸納:第二幅浮雕的寫法與第一幅相比稍有變化,三句話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義;接著闡述歷史意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然后形象地再現(xiàn)畫面:“大刀、梭鏢、鋤頭、火把”是農(nóng)民起義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兒女“沖下來”,旌旗“迎風飄揚”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shù)眾多勢不可當。
借鑒上述方法自讀課文,完成“揣摩·運用”四(并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紹浮雕時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時間),再現(xiàn)畫面,揭示畫面表現(xiàn)的意義。填好表格后學生交流。(答案略)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然后指名口頭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愛國運動”的畫面。教師適當點撥、啟發(fā)。
教師小結(jié):作者介紹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銷毀鴉片煙”、“武昌起義”、“抗日敵后游擊戰(zhàn)”);有的從革命斗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金田起義”、五四愛國運動”)有的從歷史歷史事件的經(jīng)過介紹談起(如“五卅運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變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正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交代清觀察部位,在介紹的順序上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jié)合起來。
2.講讀課文第三段(11節(jié))。
集體朗讀最后一段。
提問:本段共幾句話,分別與上文什么地方照應(yīng)?
歸納,共有三句話。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現(xiàn)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樣,呼應(yīng)前文2、4小節(jié),篇末點題,“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機械重復(fù),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與第三句呼應(yīng)第三節(jié)所說的建碑意義:“它象征著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笔欠謩e對“象征”和“標志”的說明和注釋。以上是說內(nèi)容和感情上的照應(yīng),這里還有行蹤的照應(yīng):開頭越過廣場──踏上臺階──到了平臺,這里是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整個活動記敘完整,從而使全篇文章線索分明,重點突出,渾然一體,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
三、體會文中記敘的作用,并找出幾個例子來。
說明文中以說明為主,如同記敘文以記敘為主,議論文以議論為主一樣,但同時也不排除其他表達方式,常常是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如我們本單元學習的《驛路梨花》一文,以記敘為主,同時兼用了抒情。本文則是以說明為主,兼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例如文中對行蹤的記敘:“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薄拔以竭^廣場,踏著橘黃色花崗石石道,徐徐走到紀念碑臺階前,從近處仔細瞻仰紀念碑!钡鹊龋钡诫x開紀念碑,把事情的整個經(jīng)過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紹10幅浮雕時,將每幅浮雕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人、時、地、事等記敘因素交代明白。總之,在說明文中運用記敘,增強了文章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歸納本文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特點
(板書)
1.活動順序:(按由遠而近,直到離開的行蹤寫)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踏上(臺階)──到了(平臺)──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
2.空間順序:(由下而上介紹紀念碑)臺階──平臺──(大小碑座)──碑身──東西兩側(cè)上部──碑頂
3.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巧妙結(jié)合介紹10幅浮雕)
東(2)─→ 南(3)─→西
(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揣摩·運用”三、四。
2.背誦碑文。
2.熟讀課文,課后向?qū)W生介紹10幅浮雕的內(nèi)容。
4.課外閱讀《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可愛的中國》、《南昌起義》等中國現(xiàn)代史叢書,了解有關(guān)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