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科測試題(一)
一、選擇:(每題2分,共40分)
1、莖卷須攀附著別的物體上升的莖叫做_______。
A、直立莖 B、纏繞莖 C、攀援莖 D、匍匐莖
2、蚯蚓喜歡生活在_______的環(huán)境中。
A、潮濕 B、干燥
3、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_______。
A、相同 B、不同
4、地球自轉方向與公轉相同,為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觀察呈_______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觀察呈_______方向旋轉。
A、逆時針 B、順時針
5、電是從發(fā)電廠發(fā)電后,經過_______、_______長途輸送最后才到我們家中的。
A、高壓輸電 B、變電站變電
6、家庭電路常用的是_______電路。
A、串聯 B、并聯
7、磁鐵各部分的磁力大小_______。
A、相同 B、不同
8、兩個磁極相互接近時,同極相互_______,異極相互_______。
A、吸引 B、排斥
9、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會出現_______光。
A、紅 B、綠 C、藍 D、白
10、把兩只手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再把兩只手同時放到溫水中左右手對同一盆水的感覺_______。
A、一樣 B、不一樣
11、人的一生中有兩個時期長得最快,一個時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兒時期到一歲;第二個時期是青春發(fā)育期。
A、幼兒期 B、青春期 C、童年期 D、中年期
12、雌蕊是由:柱頭、花柱、_______三部分構成。
A、花絲 B、花藥 C、花瓣 D、子房
13、檢驗土壤中有沙和粘土的實驗是________。
A、把土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看是否有氣泡冒出。
B、把土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均勻,沉淀后看顆粒分布情況。
C、把干燥的土塊放在石棉網上燒,當土塊冒煙時,可聞到臭味。
14、_______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主管人體的一切活動。
A、神經 B、大腦 C、脊髓 D、心臟
15、不同年齡的人所需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少年兒童每天需要_______。
A、9---10小時 B、12---14小時 C、7---8小時 D、14---16小時
16、物體因為形狀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的力叫_______。
A、彈性 B、彈力 C、拉力 D、重力
17、在外力作用下,物體發(fā)生形變,撤消外力后,一些物體又恢復了原來的形狀,我們說,這些物體具有_______。
A、彈性 B、彈力 C、拉力 D、重力
18、冬蟲夏草屬于_______。
A、動物 B、植物 C、病毒 D、真菌
19、一株植物所有根的總和就是一個_______。
A、直根系 B、根系 C、須根系 D、貯藏根
20、酸奶是人們利用新鮮牛奶做原料制成的,制作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加
入_______。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病毒 D、純牛奶
二、判斷:(每題2分,共20分)
1、能量有不同的形式,聲、光、電、熱、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 )
2、各種形式的能量是不可以轉換的。 ( )
3、火山噴發(fā)有百害而無一利。 ( )
4、晝夜變化也會對動植物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 )
5、不同植物的種子在形狀、大小、顏色上各不相同,但基本結構是一致的。( )
6、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 ( )
7、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 ( )
8、同一類動物的繁殖方式全都是一樣的。 ( )
9、熱在不同材料的物體中傳導的快慢也不同。 ( )
10、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條件變化了,絕緣體可以變成導體。 ( )
參考答案:
C A B AB AB B B BA D B AB D B B A B A D B B
√××√√√××√√
試題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水的三種形態(tài)是水、 、 。
2、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
3、凹透鏡、凸透鏡、凹面鏡、凸面鏡和平面鏡都是常用的光學器材。近視眼鏡的鏡片是 ,老花眼鏡的鏡片是 ,教學投影器的反射鏡是 。
4、心臟是人體的 ,耳廓具有 的作用。
5、生物體是由 構成的。
6、地球上的四季變化是由 造成的。
7、食物鏈是從 開始,到 終止。
8、動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是 。
9、信息是用 傳遞的。
10、馬路兩旁的樹木不僅可以遮擋 ,還可以降低 。
11、生物圈包括三層:大氣壓、 、 。
12、填出日常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發(fā)明者,電燈 、飛機 。
二、選擇,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 )里:(14分)
1、植物生長的養(yǎng)料絕大部分是從( )中來的。A、土壤 B、綠葉 C、陽光 D、沙漠
2、在( )中可以找到古代生物化石。
A、巖漿巖 B、沉積巖 C、卵石 D、金屬礦
3、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 )。A、地球 B、 土星 C、木星 D、火星
4、( )是能溶解的物體。 A、白糖 B、面粉 C、碎石子 D、木塊
5、水由液體變成氣體會( )熱量,從液體變成固體會( )。
A、吸收 B、放出 C、不吸收也不放出
6、聽說過溫室效應和氣候變暖嗎?它是( )增多引起的。
A、二氧化硫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氮氣
三、 判斷題:對的寫“R”, 錯的寫“W”(每題1分,共5分)
1、電話的發(fā)明者是貝爾。( ) 2、潛望鏡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
3、打開冰箱門可以降低室溫。( ) 4、 水結成冰體積不變。 ( )
5、地球的自轉造成了地球的四季變化。( )
四、實驗分析題:(每題4分,共8分)
1、曉明說:“因為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所以太陽在繞地球轉動!睂幔繛槭裁?
2、據觀測:在海濱,白天陸地比海面氣溫高;夜晚海面比陸地氣溫高。請你根據這個情況推測,在海濱白天和夜晚的風向有什么不同?
五、1、填空:(每空0.5分,共8分)
(1)三維目標是指( )、( )、( )。
(2)教師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依法( )、愛崗( )、( )學生、尊重( )、( )從教、( )、( )治學、團結( )。
(3)“知識就是力量”是17世紀英國哲學家( )的名言。
(4)當你發(fā)現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車正在逃跑,你應該記住逃跑車的( )、( )、( )等特征。 (5)不惑之年是指( )歲。
2、猜成語(5分)
彩色電視( ) 單口相聲( ) 鸚鵡學舌( )
節(jié)日焰火( ) 八分之七( )
六、聯系實際,說一說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么?(科學學科)5分
七、請你認真閱讀下面一段話,選擇一個角度,并結合自己的體驗,寫一篇300字的感想。10分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yè)知識試題(四)
一、新課程理論部分(20分)
( 一 )、填空。(16分,每空0.5分)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次課程改革的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__________,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建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分別是:課程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是轉變學生的__________。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而且涉及學習__________、學習__________、學習__________、學習__________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__________觀、__________觀和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
3、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
4、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__________者;是新型教學關系中的學習者和__________者,也是新課程的_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者。
5、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________、教師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課程__________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__________和多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堋?/P>
6、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是:學生是__________的人,學生是__________的人,學生是具有__________的人。
( 二 )、簡答:(4分)
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fā)生哪些變化?
二、專業(yè)知識部分(80分)
( 一 )、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學素養(yǎng)的四個核心因素是科學興趣、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方法。
2、凸透鏡有放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我國“神州”五號載人飛船首次發(fā)射成功,首位航天員是 。
4、植物的葉一般可以分為_______ 、_______ 、_______三部分。
5、物體的冷熱程度叫__________。要精確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它是根據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
6、人類生長發(fā)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全部來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質、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五種營養(yǎng)成分。
7、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我國科學家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9、熱空氣受熱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