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學科學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案例分析題
案例分析
1、對于下述課堂上的師生對話,你有何感想?
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顆衛(wèi)星。突然,有個學生否定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應該是15顆。”另一位學生馬上補充:“不,是16顆!崩蠋熡H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15顆”,學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崩蠋熃又謫柫硪晃粚W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16顆!边@位老師聽了,高興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確實陳舊過時了,老師好落后了。木星的衛(wèi)星究竟有多少顆,課后我們再研究、核實,好嗎?”
(說明:答題的老師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學得的理念及獨特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答題思路:
1.對這位老師的教學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加以肯定:
A、體現(xiàn)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讓學生知道知識的更新。
B、能尊重學生,老師能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互學,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C、能對學生進行肯定與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對這一教學片斷還可提出以下建議:
A、可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科學發(fā)展觀教學;
B、可借此機會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2、某觀測者注意到,這天太陽升起的方位在東北方,且與前幾天相比,方位更偏北。請判斷這天的大致公歷日期,并描述這天太陽在天空中運動的模式。
1)判斷:這一天的日期大約在臨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間的日期。
因為太陽升起的方位在東北方,說明太陽的直射光照正移向北回歸線。又因為這一天太陽升起比前幾天更偏北,說明這天只能是夏至日或臨近夏至日的日期,不可能是夏至以后的日期。所以判斷這一天日期為臨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間的日期。
2)描述:這天的太陽從東北方升起,然后慢慢向西偏南移動,逐漸移向北回歸線上空或北回歸線稍偏南的上空,中午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或北回歸線稍偏南緯線),下午太陽逐漸向西偏北移動,傍晚從西北方落下。
3、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步驟?為什么學生需要規(guī)范的實驗程序?
答:《沉與浮》一課“土豆沉浮”的實驗程序,先放水與先放鹽對實驗的影響不大,因為不管水與鹽哪樣物體先放,對溶解的鹽水來說,它的密度都不會發(fā)生改變(最好先放適量的水,再根據(jù)需要多次放鹽進行攪拌)。但對放土豆的先后時間就有一定的講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調(diào)制(攪拌)鹽水的過程中,時間一長,土豆有可能會被鹽水浸潤,由于鹽水的高滲透作用,土豆內(nèi)的水分可能會被鹽水析出來,以至于改變土豆的密度,這樣就會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科學需要客觀精神,為保證獲得的事實對證明一個問題的有效性,觀察與實驗必須要規(guī)范。在觀察與實驗所遵循的規(guī)則中,一個重要的規(guī)則就是要控制變量,如果應控制的變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實驗的有效性就會受到影響。在《沉與浮》一課這一實驗中,土豆的密度應該保持不變,是需要控制的變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響改變土豆密度的因素。
4、某一天傍晚,太陽已經(jīng)落山,天色漸漸變暗,一觀測者看到月亮高掛在東南天空請描述此時的月相(月亮的形狀),并判斷這天的大致農(nóng)歷日期。
答:這一天大致在農(nóng)歷11—12日。月相為上凸月,即月亮西邊大半部分亮,東邊邊緣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