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立中
在我的記憶里,真正注意起母親的手來,已是滿七八歲時聽了母親講的一個故事而引發(fā)的。
那故事我們不止聽過一遍,也許算是我們姐弟五人,在家教中所上的一堂正規(guī)的修養(yǎng)課吧。母親只在縣城的一所女校讀過兩年書,那故事就是她從課本上讀到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孩把手伸進瓶里抓糖果,由于抓得太多,手怎么也取不出來,急得哇哇大哭。媽媽告訴他,只要少抓幾顆糖自然就會取出來……那課文是用半文言半白話寫的,所以,母親每次給我們講這故事時,都要饒有興味地念一句,再講一句。故事講完后,必然告誡我們:人生在世,不可貪心。她還說,她一直忘不了課文所配的插圖,那小孩的哭相就像我們誰誰,弄得我們既快樂又喪氣。那時,母親已人到中年,我仿佛才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手并不像有錢人家那些孩子的母親的那樣細嫩,而是青筋暴綻,刻滿皺紋,指關(guān)節(jié)顯得又粗又大,像樹叉斷處愈合的疙疤。當她親昵地撫摸我的臉頰時,我覺得有一點辣乎乎的輕微痛感,像被粗毛刷子掃了一下。我幼小的心靈開始意識到,我們家確實太窮了,這大約便是造成母親細嫩的手變粗糙的原因。
難忘的是往后母親幫人洗衣服的日子。那時,父親下野力,有一天無一天的,賺不了幾文錢,倒是母親替人洗衣服賺的錢,成了家庭生活的主要來源了。洗一床被蓋得2角5分錢,洗一件衣服得2分錢。來讓洗衣服的多是教師,也就不大好意思講價。母親除了其他家務(wù),時間全花在洗衣上,常是從早到晚,一大盆一大盆地,用手搓洗后,又下河去清。遇到天氣不好,衣服不易晾干,她便守著爐火烘,準能把干凈的衣服及時送到別人手里。每次收洗衣服,要下水之前,母親總要仔細地翻檢一下衣袋,遇到別人一時忘了的鈔票家信什么的,她總要記住歸還原主。倘是掉了扣子的,她便抽空給釘上。由此,人家也就很放心地拿來洗。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挨了下去,母親的手越發(fā)變得粗糙,十指像枯樹枝般開始扭屈,變形。尤其到了嚴冬,右手的大拇指像一個老蛇頭兒樣,凍開一條大冰口,從里面滲出殷紅的血珠來。然而,母親舍不得花錢買一溜兒膠布貼上,仍一刻不停地洗啊洗!有幾次,我看到她在煤油燈下幫我縫補那破了又補、補了又破的衣服時,常常被針勒痛了傷口,臉上的皺紋便痛苦地抽搐。真恨自己玩時太粗心了。有年冬天,我打外面回家,看見母親神色不佳,臉部泡腫。一問,才知她剛受了一場驚嚇:她到河邊清衣服時,剛端起滿滿一盆清好的衣服要走,忽然感到一陣頭暈眼花,一頭栽倒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幸好被人發(fā)覺得早,才幸免于難,衣服才未被沖走。我喉里像塞著一團浸了辣汁的棉團,真想哭出聲來。再看母親,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又端過矮凳,在大木盆前坐下來……
就是在這種窮困像陰影時刻籠罩著家庭上空的歲月里,母親憑著她博大的愛和勤勞的雙手,同父親一起,艱難地把大哥送進了中專,我和三弟也讀到初中畢業(yè),四弟差些,也念完了小學。我初中畢業(yè)失學后,一心想減輕母親的負擔,便到處找活干。一年后,又居然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找到個教書的飯碗,當起了“孩子王”。雖然工資極其微薄,但每月還是可以擠出幾元錢來寄給母親,總算松了口氣。誰想,三年“節(jié)約度荒”開始了,城鎮(zhèn)居民的生活必須品幾乎都要憑票供應(yīng),而且極其有限。此時,母親年事已高,再難堅持幫人洗衣服了,便撈酸菜賣,不讓雙手閑著。
我從教的地方,離家百里之外,又不通公路,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母親總惦念著我在外面的生活,每次假期結(jié)束要走,都要想法給我塞點吃的在挎包里,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度完暑假即將返校的頭一天,我正在收拾衣物,忽見母親拐著小腳從外面進來,興奮地告訴我,她好不容易擠到糖果店的柜臺前,買到6個月餅。她激動得雙手微微發(fā)顫,找出草紙來,一層又一層地包好,硬塞到我的挎包里,說中秋節(jié)時我不能回家團圓,吃著她親手買的月餅,也好做個甜夢。中秋之夜,我望著清冷的月亮,拿出月餅來吃,才發(fā)現(xiàn),這是什么月餅啊,每個不過一兩重,又干又硬,面皮烙得焦黑,只點綴著少許芝麻,里面夾著一層黑不溜秋的紅糖,半點油氣也沒有。然而,這也是那時難得的美味了。我慢慢地嚼著,咽著,想起母親,想起親人,心里說不出是苦是甜。
人生似水,歲月無情。寫這篇短文時,母親已在那座松林掩蔭的墳塋中安息十多個春秋了。我也在生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步入人生的金秋。母親偶爾還走出夢境來,講她那個從課本上讀來的故事,那雙飽經(jīng)風霜的手,似乎還是那樣清晰可見?纯磧簩O輩舉鞭執(zhí)教的手、擺弄儀器的手、揮灑畫筆的手,一雙雙鮮活而靈巧,耳邊常會響起魯迅先生《故鄉(xiāng)》中的聲音:“他們應(yīng)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6.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語。(2分)
(1)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挨了下去
(2)我也在生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步入人生的金秋
7.概括文章運用的事例。(2分)
8.作者寫母親的手,主要運用了什么寫法?請從文中找出兩處具體描寫進行分析。(2分)
9.文章標題“難忘的手”,改為“母親的手”好不好?請說出理由。(2分)
三、文言文閱讀(每小題2分,共10分)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對文中語句朗讀停頓標示有誤的一句是()(2分)
A.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B.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D.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2.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屬予作文以記之 ()
(2)至若春和景明 ()
(3)或異二者之為 ()
(4)微斯人,吾誰與歸 ()
3.《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銜遠山,吞長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好在哪里?(2分)
4.第三段和第四段采用對比的寫法,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5.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里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贝_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向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你認為這篇文章主要是以什么(哪方面的特長)取勝?請簡述理由。(2分)
四、課標解讀(每小題2分,共20分)
(一)填空題
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的重要組成部分。
2.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3.“語文更多得是像農(nóng)業(yè),而不是像工業(yè)!边@句話是說的。
4.《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第四學段課外閱讀總量達到萬字以上。
5.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標教材是以編寫的。
(二)判斷題
6.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規(guī)定:學生能用硬筆書寫楷書,能用毛筆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7.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得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
8.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一至六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七至九年級學生背誦50篇(段)。()
9.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10.口語交際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yīng)對的能力,教學活動主要應(yīng)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五、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貫徹“滲透審美教育”的原則。
2.你認為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
【參考答案】